社区社会学的目录页 |
可选择其他语言:
可浏览其他网页︰社会学︰
|
【 社区的特征 】撰写人︰ 菲尔‧巴托 博士 (Phil Bartle, PhD)翻译员: 韦景龙 (Wai King Lung Matthew)(培训教材)一个社区若要完整和健康,其基础必须是人们彼此的爱护和关心。── 米勒‧富勒 (Millard Fuller)《 社区精神 》 社会学若要继续作为一门科学,它便不可作出神学上的决定,例如决定灵体是否存在。 关于这类问题,你最好请教你的宗教顾问。这里所说的「社区精神」并不带有神学意思。 (译者注释:「精神」和「灵体」,这两个词语的英语原文是同一个字 spirit。) 在此所讲的社区不会涉及超自然的灵界事物,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制度也不会涉及它。 那么,究竟社区精神是什么呢? 社区精神即是:社区众成员对于自己和自己的社区,所存有的观念和想法。它们通常是积极的 态度,对其未来感到乐观。它们亦通常会促进无私的利他主义精神,并鼓励一众成员 去为社区的福祉而作出贡献。 「忠心」是这些态度的其中之一。 「乐观」也是。 这些态度继而会反映在那些成员的行为上,因此会有助于缔造出社区的良好未来。 当社区成员具有社区精神,这不是说他们的精神被超自然的灵体所占据着, 而是说他们乐观、热心、积极和活跃。 他们满有生气和活力。 有一个重要的社区特征,就是人们意识到自己是属于社区的。 他们的忠心可以说是他们的社区精神。 「社区精神」是一个概念,而不是这里的一个社会学术语。我之所以谈及它,是把它视为一种 方式,去介绍一个存在于社区本质之中的重要特征,也许此特征可以作为定义。 社会学家把此特征称为 gemeinschaft,它一般被译作「礼俗社会」。 在德国语言之中,gemeinschaft 的意思相当简单,即是「社区」。 但是由于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‧滕尼斯(Ferdinand Tönnies)之缘故,我们在社会学的英语 词汇之中也会使用这个德国词语。在英语中,其意思是指一些事物,它们可被称为社区的基本特征。 此概念使到社区精神向前迈出了几步。 《 礼俗社会 和 法理社会 》 滕尼斯对「礼俗社会」和「法理社会」进行对照比较。 (注:法理社会的原文是 gesellschaft。) 在德语中,gesellschaft 是一个名词,其意思是「社会」。在社会学的英语词汇之中, 它被用作形容词去描述「法理社会」与「礼俗社会」之间的分别。它暗示着 「泠漠」和「正式」。它也暗示着,法理社会是关乎城市生活多过乡郊生活。 滕尼斯所说明的是时代的变迁,社会变得更加复杂。社会由不正式的、个人的和乡村式的社会 组织,转变成较为正式、根据规则、冷漠(没有人情味)的社会组织。 假如有「礼俗社会 的特征」存在,人们便多数都是彼此认识的, 人们之间的互动形式就如是整体人们之间的,而不只是社会虚空之中的不同角色之间的。 以下所说的是一种语文上的变化,相当有趣。 过去,社区(community)的意思曾经是指一群人,有着自己的文化和社会组织,在社会之中 是一个整体。当社区是这个意思时,意谓「社区」的那个德语文字的意思便是指社区的特征, 即是不正式和带有人情味。 后来的变化有点似是由名词变为形容词。为了维持上述的分别,社会学家一般倾向于保留那个 德语文字(gemeinschaft)作为形容词,而意谓「社区」 的那个英文字(community)则被用作名词。 我们不会把 gemeinschaft 视为一种「不是这个就是那个」的东西。我们会把它视为 一种不同社区都会具有的东西,而「具有」的多少程度是各有不同的。 《 要当心,不要把社区过于理想化 》 有些人喜欢城市中的生活。 而其他人则喜欢居住于细小的乡郊社区。我们暂时不会谈及三类人士: 独自隐居者、勘探矿物者和捕杀动物者。 我们全部都会自行作出选择,都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心态。 由于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同社区的特征,我们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把它们理想化, 把它们视为具有较多的礼俗社会 成份,或较多的法理社会 成份。 作为社会科学家,我们要记着,我们所关注的是「事实是什么」而不是「事情应该是怎样」。
如果一个社区具有较多的礼俗社会 成份,而所有人都知道你的事情,居于此社区可能 是一件惨事。这是因为,区内的 闲言闲语 犹如是强大的无形力量, 可以使到人们循规蹈举;人们不会有很大的自由去做所喜欢的事情或穿着所喜欢的衣服, 一旦这些事情或衣服会被他人视为怪异或反常的话。 对于其他某些人而言,他们反而会感到有安全感,因为所遇到的每个人都识得他们。他们喜欢 无须自行作出宗教信仰上的决定和政治上的选择。他们会因为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体验而感到舒适 和安逸,並享受其中。 显然不同的是,如果社区具有较多的法理社会 成份,而区内无人识得你、身边无有朋友 ,你便可能会觉得难受。这是因为,在大部份时间不会有人理会你、你害怕会有陌生人来伤害你 或抢夺你的财物、你不肯定当地法律是怎样的、你不知道你会否因为误堕法网而被隶捕。 对于其他某些人而言,他们却可能感到开心。这是因为,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受到较少的干涉, 他们会感到自由自在。他们会有自由去信奉任何宗教信仰,不会有人尝试纠正他们。他们会有 自由去支持任何可供选择的少数政见。他们不用忍受人家的闲言闲语。 假如有人把某社区说成或写成是非常好的,仿如一个理想的完美社区,我们便要当心。 有些「社区参与」的支持者会撰文提倡社区参与。他们把社区述描成好像含有某种本质, 此本质能证明「社区参与」是对的。很多作者在其著作(包括小说和非小誽)之中,把乡郊 或小镇的生活述描成好像是甚美好的 ── 本质上的美好。有少数其他作者也会写同样的东西, 而描述的对象则是城市生活。 《 社区精神可以是立心不良的 》 小型社区所倚赖的社会控制方式是非正式的,此方式继而依靠人们的流言蜚语。这些流言蜚语 有时可以是恶意和有违常理的。某些时候,流言蜚语的受害者即使是无辜的,也会受到指责、 批判和处罚。这是因为,流言蜚语并不是正式的法庭制度,后者会有一套规则作为制约与平衡, 而前者则没有。 若然你不幸成为这种(用作负面惩治的)流言蜚语所针对的对象(不论你是否真的有过错), 你便会知道这种处罚是多么的令人难受。你很可能宁愿被送入一间清静的监狱囚室, 因为这会让你好过一点。 我们偶尔会引用一个俚语,「温暖感和绒毛感」,去形容礼俗社会的特质。话虽如此, 你须小心,不要这样想:其意思即是说生活在社区必定是舒适、安逸及柔和的。 礼俗社会 的特征所带出的意思是:这是一个小型的社区,小到可以让区内大部份人彼此 认识、可以让社会控制是根据非正式的方法(流言蜚语)而不是正式的法律和规例、可以让社会分 工和角色分配的方式没有那么僵化和正规。对于某些人而言,这可能是困难和令人不安的。 「社区」的英语是 community,当中的 unity 之意思是「团结」。 虽然如此,并无什么可以保证社区是和睦及团结一致的。 社会分化可能是长久和苦涩的,有时甚至会持续多个世代。社会分化的基础成因可以是:宗族 、社会等级和阶层、年龄、性别、民族身分、语言、宗教信仰、 金钱收入 ........ 社会组织的一切事物。 《 取其本质,进行推测:身分以及笼统的推断 》 每一个社区都是不同的。 作为人类,基于我们经历社会化的方式,当我们概括地论述某事物的时候, 我们会倾向于根据几个特定的观察结果作为基础。 这是正常的。当我们学习语言时,也是以此方式去进行的。 有时,当我们把此方式应用于生活上的某些方面,我们却可能会因此而惹上麻烦。 我们会用这几个字「取其本质,进行推测」去表达一个过程:察看一、两个社区成员的个性 和特征,然后根据它们去笼统地推断出整个社区的特征。 这个笼统的方法却不一定是差的。 社区内的各成员会为自己的身分而感到自豪,他们有时会把一些社区特征视为是优点和长处, 并引以为荣。这促成了礼俗社会 的其中两种元素:忠心和自豪感。 但是,这也可能是民族优越感的一种形式。此优越感会跨大了某些社区特征。那么, 别人便会使用它去贬低此社区,以降低公众对社区的评价。 以下是一点笔记,关于笼统的种族印象。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:假如一个谐星所讲的笑话是关于某种族群体或某社区, 而他/她是此社区或种族群体的成员,此笑话便是可以接受。
若然讲此笑话的人是主流社会的成员,这便会被视为冒犯别人。 对于社会学家来说,发笑者和滑稽好笑的元素是一项重要的指标。 这指标在很大程度上能告诉我们,在社区内什么话题是敏感的。 《 凑合而成的社区 》 根据传统和普遍的观念,社区是一般是位于乡郊地区,有清楚的地理分界线和人口分界线, 规模细小,并以农业、渔业或类似的科技为基础。 现在是适当时候去跳出框框和摒弃这个模式,因为它已经无用和过时了。现时,各类新式 社区不断被创造和发展出来。请参看:「新式的礼俗社会」。 各个社会已变得更为都市化、更加正式、更加复杂,当中存在着社会分工、角色划分、 互相倚赖。因此,它们出现了更多法理社会 的特征。 可能人类有一种天生需要,或至少是强烈的欲望,这就是:当他们进行日常社交互动的时候, 多数与相识的人进行,而不是陌生人。而陌生人的互动对象则是平面或单一维度的角色人物。 在此,已足以这样说:都市化和人际疏离已导致「凑合而成的社区」之出现。这种社区可能 没有地理上的分界线,它的起源和成长方式可能并非自然和不是没有计划的, 它可能存在于城市之中或 互联网上(1)。 这些新型的社区之中,有些是由志愿的团体所组成的,而团体的成员是以个人身分参与的。 这些人士可以有共同的兴趣或爱好,例如是:模型火车、方块舞蹈、棋类游戏、军事训练、 国际发展、棒球运动、石匠工艺、公民自由或各种爱好者俱乐部。 这些团体是志愿性质和非牟利的组织,很多时被称为「非政府组织」,英文简称为 NGO。 其成员是没有金钱报酬的。他们会付出个人时间和努力去管理或经营这些组织。 组成居民公社和合作农场,是另一种有计划的方式去创造「凑合而成的社区」。 有一个简单现象可以彰显出人们对礼俗社会 的渴望,此现象是反映在市区居民的一些惯 常行为,例如是:知悉并记住邮递员、公车司机、图书馆职员、街上行人、药剂师或售货员的名字 (其工作地方可以是咖啡室、熟食店、影碟出租店、邮政局、餐馆、其他服务性机构), 然后每天以其名字向他们打招呼。 同样的惯常行为也可以在工作地方看到。 那儿也许会有一种正式的组织架构,但人们也可能会结识一些跨越正式组织界线的朋友和熟人。 工作上或会有正式的规定,要求人们建立合作关系。但除此之外, 一个工作队伍也可能发展出一种逸出规定的人际关系。 他们可以组织溜冰活动、公司野餐、舞会,也可以一伙人结伴去观看比赛或烧烤同乐。 当然,正如 Bhushan Crossman 和 Colleen Thompson 两人在我们的社会学 160 课堂中所发现 的,一班学生和导师会经历一个过程,就是一开始时大家都是陌生人,然后才互相认识。 他们会知道更多彼此的事情。再后来,到了课程将近结束时,已进行了相当多的社会化, 使到它像是一个家庭。与此同时,产生了礼俗社会 的成份,使到它像是一个社区。 很多「凑合而成的社区」都是都市化的产物, 因为城市能让志趣相投和价值观相似的人们聚合起来。 自从 城市 出现以来,这情况一直有发生。 这些志趣相投的群体之间的遥距关系,是每个「凑合而成的社区」的延伸。 现时,由于互联网络和电子邮件的出现,不断会有新的「凑合而成的社区」被组成。 他们之中,多数不能说自己是社区,多数是一群志趣相投者所组成的团体。 而其他的则是有计划地凑合而成的,所组成的是网上社区。 《阿甘正传》之中的一句话可以改一改字眼:「社区就是社区所干的东西。」 《 注脚 》 (1) 也许共济会是其中一个最年代久远的「凑合而成的社区」。
他们声称其起源是源于兴建金字塔的石匠工人们。 请参看:「何谓社区?」──»«──如果你在此网站上复制资料,请声明谁是资料撰写人。 |
Home page 网站主页 |